您的位置:首页 >图片 > 正文

石鼓源乡坚持党建引领 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来源:红网2021-11-09 14:15:59

11月8日上午,在永州市金洞管理区石鼓源乡五星村村委会的苗木产业收益分配现场,接过“分红”的村民开心得像过年一样。

“别看这会儿都笑开了花,当初村干部动员大家一起干的时候,个个心里都打着小算盘,怕亏本。后来,村党支部挨家挨户做工作,党员示范带头,千亩苗木基地才真正搞起来……”老支书奉国成说。

年来,该区石鼓源乡坚持党建引领,抓实基层党建,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日益提升。乡党委书记邓伟感慨地说:“实功实做抓好基层党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就不愁没有好的发展前景。”

坚持党建引领 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党的事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干部是决定因素。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一支懂农业、懂农村、爱农民、本领过硬的干部队伍。

该区石鼓源乡深化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对村“两委”运行情况特别是党组织书记履职情况进行全覆盖研判,大力选拔对党忠诚、带领发展和服务能力强、有一定政策水、善做群众工作的优秀人才担任村党组织书记

该乡石鼓源村村支书陈海珠还记得村里几年前的情景:村“两委”瘫痪,干群关系紧张,村集体经济欠账,产业发展没有方向……“多方走访发现,村干部是想干事的,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路子。”陈海珠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陈海珠跟村干部、村民广泛座谈交流,还专门到市场和邻村调研、观摩,最后摸索出一条路子:村干部带头出钱,发展农业合作社,广泛栽种百香果。

一个个百香果,让石鼓源村很快有了新变化。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给百姓办实事有钱了,村里产业发展起来后,上级配套资金也愿意落到石鼓源村了……陈海珠和其他村干部带着大家一起干,村里一天一个样。投资60万元扩建了一座240方米的村委会办公楼;筹措资金30万元,完成了村里的亮化工程;投资8万元完成了村内5000米水渠维修工程,解决了村里的稻田灌溉问题;村里还发展起黑山羊养殖业……

“村集体经济上了轨道,村民尝到了甜头,现在大家都在积极为村里的发展建言献策、出一份力。”陈海珠说,干部群众天天忙得“脚后跟打脑壳”,大家乐在其中,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明显更足了。

年来,石鼓源乡大力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着力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特别是在今年村‘两委’换届中,突出双好双强标准,紧扣乡村振兴选贤任能。”石鼓源乡组织委员介绍。

如今,石鼓源乡村“两委”换届工作已圆满完成,村“两委”全面实行“一肩挑”,新一届村“两委”成员中大专以上学历15名,比上届增加11名,村“两委”成员人均年龄41岁,比上届年轻9岁,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得到了极大优化。换届换出了新气象、组成了生力军,个个摩拳擦掌、干劲十足。

与此同时,石鼓源乡还把党员干部队伍攥成拳头。每月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每季度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每半年组织一次党员培训、每年参观一次纪念馆。每次活动,党员都讲心得、谈感悟、提建议,越谈越敞亮、越讲越通透,拧成了一股绳,谋发展、促振兴的精气神更足了。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石鼓源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不断把党员培养成为产业带头人,再把产业带头人培养为村干部,不断激活乡村人才引擎,形成头雁带群雁的良好效应,从而实现了建强村党组织、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的工作目标。

当好群众主心骨 蹚出产业发展新路

十月下旬,太阳高照,该乡五星村党支部书记奉元喜和广州贝鑫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铁民迎着霞光去基地察看中药材生长情况,“按照规划,总投资6000万元的中药材基地建成后产值有望突破亿元大关,年创税收可达1000万元。”

3年前,老支书奉国成还在为村里的产业发愁:杜仲、炽壳以及乌梅等种植尚未形成规模;1000余亩的中药材种植虽有了规模,但只停留在种植端,产业链尚未形成,带动效益十分有限。

如何破题?村“两委”提出由村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解决“不想干”“不敢干”“不会干”难题。党支部研究决定引入中药材深加工技术和设备,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打开产业发展新局面。

知易行难。新上任的支书奉元喜回忆:“首先是对市场不了解又缺乏技术支持,再加上村民从未尝试过,积极不高,推广起来有难度。”

面对困难,党支部发挥领头雁作用。组织10余名党员、群众坐上大巴车到广东参观、学中药材深加工技术,了解市场销售情况;在合作社建设初期,为解决资金短缺困境,村“两委”班子示范带头,村支书、村主任、副主任筹措资金数十万元,将临时党支部建立到公司到基地。

党员做示范,群众跟着干,越干越有信心……在村党支部带动下,村民发展种植中草药材的积极很高。全村党员、能人大户、脱贫户共计175户以土地入股3000余亩,签订劳务协作400余人,用现金入股的人也不在少数,中药材生产基地呈现蓬勃生机。

“人、地、钱等资源要素激活了,乡村振兴大有可为。”乡党委书记邓伟介绍,石鼓源乡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打造过硬党支部的重中之重,推广实施“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机制,探索出一条盘活资源、发展产业、助推振兴的新路径。

“具体咋领办?重点在于‘两级联动’。”邓伟娓娓道来,乡级层面统筹抓落实,打造“公司+基地+合作社”模式,加强业务指导、进度督导、调度推进;乡镇农业主管部门协调联动抓落实,加强职能部门间横向联动,建立健全乡党组织领办集体合作社联席会议制度;乡镇主要领导、村“两委”领头抓落实,明确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带头抓1个以上党组织领办集体合作社工作,10个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具体抓。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产业。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发展,石鼓源乡农业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质的飞跃,初步形成了8000亩有机稻、3000亩高山有机茶、1000亩特色水果、3000亩优质油茶、3000亩中药材、6万头生猪养殖和6万羽跑步鸡等七大特色主导产业和翔冠制帽厂、五星玩具厂等一批乡村工业企业。2020年,石鼓源乡农业产业累计产值超过1亿元,每年仅创造劳务收入超过800万元,农民人均可增收800元。

创新农村基层治理 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走进该乡茅坪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奉山连家,窗明几净,家具整齐。墙上,一张“全家福”引人注目。照片中奉山连一家和驻村帮扶干部站在一起,笑得十分开心。

奉山连体弱多病,儿子几年前因病去世,两个孙子还在读书,以前一家人的生活十分拮据。奉山连说,“那时候,土打的墙体,屋顶下雨漏水,孩子回家都没地方写作业。”

奉山连指了指墙上的照片,感激地说,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和乡村好干部,之前搞扶贫,如今又是乡村振兴。“房屋改造、申领补贴、辅导孩子读书,帮扶干部把每件事都考虑周全、办得周到。”

来到村民奉国的家中,房前屋后树木茂盛,小小庭院干净整洁,屋中墙上挂着书记头像。“乡镇干部对我们的帮助特别细致,院子里的花花草草、门前的小路都带我们种好建好。”老奉显得很激动。

“乡村振兴,光有冲劲是不够的,更要使出绣花的功夫,用细致的服务提升群众获得感。”据石鼓源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蒋洁介绍,石鼓源乡创新推行“五小工作法”,包括组建“小分队”、配备“小暖包”、建设“小康村”、培育“小菜园”、发放“小药箱”。这5个看似很小的事,在党史学教育中,却能解决很多群众日常关心关注的问题。

石鼓源乡还建立了党员示范岗,党员干部冲在一线,干在实处,以上率下,全力攻坚,拆除危房和空心房40000方米,完成1000户旱厕改造,硬化农村通村、通组公路32.3公里,建成10个村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转站,提质改造乡主水源和补充水源地,10个村分散式集中供水工程投入使用,彻底解决了全乡人民的饮水安全问题,群众满意度节节高升。

“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坚有党员。我们把工作干得再细致一些,群众的生活就会更舒心一些。”乡党委书记邓伟说得很坚定,对于全乡的未来发展,他踌躇满志、信心满怀。( 邹鹏轩 刘福华 李统城)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