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3年,白酒行业整体动销放缓,部分白酒企业的库存高企、渠道利润降低,但是,贵州茅台旗下飞天茅台、泸州老窖旗下国窖1573、五粮液旗下普五、郎酒股份旗下青花郎等高端白酒的表现依然出色。
对此,白酒分析师肖竹青认为,中国酒业目前处于深度调整关键时期,市场份额向头部企业集中的趋势明显提速,中国酒水行业渠道势力将进一步分化。
(资料图)
《五谷财经》获悉,2023年第二季度,泸州老窖的收入、利润仍在快速增长,旗下国窖1573依然还是业绩的顶梁柱、排头兵。不管开瓶率,还是复购率,国窖1573的表现都在白酒行业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公司要稳定、持续、健康地发展,在良性基础上能跑多快跑多快。”泸州老窖方面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上透露,从今年4-5月份表现来看,整体良性,在销售上没有压经销商的货,库存水平良性可控。
众所周知,中国白酒已经进入结构性增长的周期,随着中等收入和高净值人群的增加,市场对高端白酒的需求也在增长,2023年第一季度,高端白酒企业交出了一份令投资者满意的答卷,就是最好的作证。
进入2023年第二季度,原本就是白酒行业的销售淡季,所以部分白酒产品出现一定的价格回落完全属于正常现象,一些白酒企业积极去库存,也是为了长远的、健康的、良性的发展,所以经销商和投资者都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价格倒挂是行业调整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同时,价格倒挂,没有从业者说的那么‘严重’,也没有媒体报道的那么‘悲观’。相反,如今的酒业,正在走向高质量发展,所以无须担心行业调整。”白酒行业研究员欧阳千里表示,目前来看,龙头酒企仍有增长空间,原酒产区仍存品牌机遇,新生品牌仍在跑马圈地,所以酒业仍具“发展红利”,只是不再是“普惠红利”。
白酒营销专家蔡学飞也指出,考虑到中国庞大的消费基数,以及白酒在传统熟人社交中的核心地位,以及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这些高端品牌表现在商务社交、礼品市场具有刚需性,依然会有比较优秀的市场表现。
从各项指标来看,白酒产业仍保持了较高的效益增长,名酒企业基本保持两位数增长。当然了,经销商、投资者也应看到新情况、新趋势、新变化,即白酒行业的市场份额正进一步向优质产区、名酒企业和名酒品牌不断集中,产业集中度进一步向头部聚集的趋势愈发明显。
以泸州老窖为例,2023年第一季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实现营业收入在76.1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0.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37.12亿元,同比增长29%左右,开门红顺利达成,且大幅超出机构预期。
正如泸州老窖方面所言,经济需要有逐步启动恢复的过程,但对于优秀的企业来说恰好是历史性的机遇,公司对中长期仍然看好,将实施积极的进攻性策略。
除了泸州老窖,2023年第一季度,贵州茅台、五粮液的收入、利润也都是保持着双位数增长势头,这充分说明了高端白酒的增长动力充足、发展韧劲很强。进入2023年第二季度,高端白酒仍是“稳中有增、增中有质”。
在业内人士看来,受益于近年来白酒消费升级驱动,国内白酒行业整体呈现高端化趋势,拥有品牌力而且具有高端酒品牌的酒企更能够实现持续的业绩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日前,有投资者担忧,近十年白酒总产量不断下降,并得出“白酒产业存在产能过剩”的观点,但其实这种观点存在偏颇。
“大家一直诟病中国白酒产能过剩,实际是指低质产能过剩,而有品牌有品质的纯粮固态酒产能仍然有更多市场需求。”泸州老窖方面表示,近几年白酒行业销售总量下降,收入利润却不断增长,反映出消费者对好酒的需求,“各家企业是否扩产要根据自身发展阶段、品牌及产品战略决定,需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板块来实现更好发展。”
对此,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特别提醒,产能增加一定要推动价值提升。低品质扩能,只能拉低价值,甚至会背上包袱。
伴随着名酒价值凸显,消费者对于高品质白酒的需求愈发强烈。白酒产业,除已占据高端白酒领先地位的品牌之外,其余龙头酒企基本都在围绕高端化进行布局,但市场份额依然高度集中在贵州茅台、泸州老窖、五粮液和郎酒股份手中。
宋书玉也直言,种种迹象表明白酒产业已经开启了新的调整、变革和转型。如何破局,应对挑战,主要还是看白酒产业的战略调整能否及时到位。
基于此,泸州老窖、贵州茅台、五粮液等名酒企业以优质产能扩建为战略核心,完善优质酒产能贮存,是以优能、优品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举措。
“近年来随着收入体量的持续壮大,泸州老窖销售和管理费用率总体持续降低,我们认为泸州老窖已经跨过通过费用投入引领增长阶段,开始进入到品牌拉力引领增长新阶段,前期投入的人力物力等市场资源已经较为成熟,规模效应显现。”中信建投在研报中指出,长期来看,泸州老窖持续走在行业营销升级和管理革新的前沿,多年来累积的渠道、管理等方面优势突出,未来随品牌力拔高看好泸州老窖规模持续壮大的同时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