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治理畅通城乡道路
——武山公安交警扎实开展道路交通隐患排查治理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齐洪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以来,武山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牢固树立事故可防可控理念,积极推动道路交通事故预防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扎实开展道路交通隐患排查治理,率先完成了农村隐患路段治理“三必上、五必上”9处、国省道23处、县乡道60处、校园周边隐患179处,部督隐患路段2处的工作目标,农村道路安全防控体系进一步得到巩固。
全面排查 精准落实
发挥县道安委办公室牵头抓总作用,联合县教育、交通、公路段等单位部门,对校园周边、农村道路临水临崖、事故多发路段开展全方位覆盖式排查,共排查治理完成校园隐患点段179处,对辖区道路长陡下坡及高风险路段严格落实“限道、限速、限距”措施,设置“车辆靠右行驶”“与前车保持不少于50米的安全距离”限速值测速等警示提示牌59处。
以近年来交通事故多发路段为切入点,精准摸排、深度研判,上报两处部督事故多发路段,针对两处隐患路段因标志标线和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而造成事故的主要成因,交警大队班子成员在积极汇报县政府的同时,协调县交通局、沿安乡、滩歌镇、鸳鸯镇,多次实地勘察,按照应设尽设原则,在两处隐患路段增设警告标志、减速带、波形防护栏、交通信号灯,并重新施划道路标线和路面抛洗造面,对影响交通安全的行道树遮挡物进行修剪。
截至目前,农村隐患路段治理“三必上、五必上”9处、校园周边隐患治理179处通过省市验收,部督隐患路段2处通过公安部交管局验收,为全市隐患路段治理工作打开新局,切实筑牢了农村道路事故隐患路段治理防护网。
强化整治 建立机制
锚定道路交通事故“减量控大”,聚焦国省道、农村道路、城市道路三大主战场,推动建立班子成员分片包抓机制、减量控大七项机制专班、报废车整治专班,延伸全县道路交通专项整治成效,压实事故防范责任,严打严治重点违法,强化交通安全宣传,全方位推进“人车路企”隐患清零。部门齐抓共管有成效。形成运输企业常态化督促检查机制,以下发整改通知、督促约谈的形式,倒逼运输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全县重点运输企业备案率达100%,注销各类报废机动车508辆,重点隐患车辆检验率、报废率均达99%以上。
持续完善建立农村道路管理四项责任清单,指导各乡镇大力推进农村停车场建设,督促各乡镇交警中队、各劝导站充分发挥“两站两员”作用,在农村道路重点路段、重要时段,严格落实劝导勤务,常态化开展夜间酒醉驾联合执法,严查严惩三轮车违法载人、酒后驾驶、客车超员等严重违法行为,共查处各类农村道路交通违法2456起。深化网格化勤务机制,实施“高峰驻点、平峰巡线”模式,采取错时、延时、夜间备勤三项勤务,严厉查处非标电动车上道路行驶和机动车闯红灯、逆向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
发挥智慧交管“情指勤督宣”作用,针对医院、学校、商业网点“三圈”周边乱点、堵点问题,运用前端设备实现对“三圈”区域的全覆盖公共视频巡控,辅助研判堵点乱点成因,制定整改措施,通过科学有效的综合研判、集中整治,城区、洛门镇区多处重点部位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责任编辑:高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