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当前,正值山东秋粮收获的关键时期,连续的阴雨天气给秋收秋种带来了不利影响。山东坚持“抢”字当头,结合区域特点精准施策,加快抢收抢烘抢晒,确保秋粮应收尽收。
在位于济宁市任城区的济宁地和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大型烘干塔24小时不停运转,金黄的玉米经过烘干后源源不断入库。“今年的玉米湿度比较大,我们对烘干设备进行了一些调整,现在基本是24小时运行,每天能达到近400吨的烘干量,已累计烘干近万吨。”该公司总经理赵猛说。
今年秋收,任城区统筹调度各类农业机械,特别是重点加大了烘干设备投入。目前全区12家烘干主体、22台烘干设备满负荷运行。同时,开放公共场地晾晒,推动收烘联动、人机并举,有效化解“雨天收不了、湿粮烘不及”的难题。
在泰安肥城市石横镇石横四村西侧的农田里,一辆辆履带式玉米收获机满负荷工作。为破解雨天机械进地难、农作物易霉变这两个秋收季痛点,石横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调配6台履带式收获机优先投入泥泞地块作业。截至目前,肥城66.5万亩玉米已抢收34.8万亩,全市62处粮食烘干经营主体日均处理湿粮6600吨。
目前,临清市已设立33个粮食烘干服务点,开辟508处玉米晾晒公共区域,总面积达43万平方米。“我们持续紧盯天气变化和秋收进度,保持‘三秋’服务热线24小时畅通,及时调配机械抢收,督促各烘干点不间断作业,同步推进秋种准备,切实做到‘颗粒归仓、不误农时’。”临清市农机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王立杰说,截至目前,临清市大部分粮食已安全入库。
针对连续降雨后采收的玉米含水量偏高容易发生霉变情况,巨野县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烘干设备24小时不间断运行,日烘干能力达200余吨。“我种了200多亩玉米,预计两天多就能收完。收割机直接脱粒,粮食随即运往烘干塔,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种粮大户孔祥新说。
连日阴雨给聊城市东阿县秋粮抢收带来严峻挑战。为最大程度减少农户损失,东阿县打出一套“抢收、烘干、秋种”组合拳,统筹调配玉米轮式收获机2350台、履带式收获机械35台。同时,统筹协调12个烘干服务点、19台烘干机械满负荷运转,日烘干能力达2575吨。此外,指导农民精细整地、适墒播种、科学施肥,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切实提高秋播质量,为来年粮食丰产打下坚实基础。
抢收抢烘离不开资金支持。农行山东省分行将支持秋粮收储作为当前服务“三农”的重点工作,辖内各级机构积极对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烘干服务点的金融需求,通过“绿色通道”加快贷款审批,保障资金及早到位,服务抢收抢烘抢储,确保农民“粮出手、钱到手”。
此外,山东省财政厅加大“三秋”生产资金保障力度,在前期紧急下达3000万元应急资金的基础上,又统筹下达第二批资金1.2亿元,支持各地加快开展秋粮抢收抢烘、农田排涝等工作,最大限度降低粮食灾损。
据农情调度,截至10月15日,山东秋粮已收面积4615.2万亩,占70%,其中玉米已收面积4274.1万亩,占73.1%。(经济日报记者 王金虎)